什么是中庸模式
- 2023-11-16 05:39:54
什么是中庸模式
中庸在儒家学说中是一种很高的境界,那到底什么是中庸呢?宋代理学大家朱熹解释说:“中者,不偏不倚,不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中庸”是孔子对商周以来“中和”思想的继承和总结而提出的一个哲学范畴,被他称为“至德”,他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广以也”,就是说,中庸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中庸的基本原则是“允执其中”,要求把握适当的限度,以保持事物的平衡,使人的言行合于既定的道德标准。
从总体上看,儒家的中庸理论是以中和观念为理论基础的。所谓“和”即事物的和谐状态,是最好的秩序和状态,是最高的理想追求。按照儒家的思想,“和”不仅指自然本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重要的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责。先王之道,斯为美”。所谓“中”,指的是事物的“度”。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它是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和”与“中”是相互联系的,正如《中庸》中所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以“中和”观念为核心的中庸之道,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反对过犹不及,强调中和、和谐,任何固执一端都失之于“中”。其二,“执中”的准则就是“礼”。孔子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记》载孔子的话说:“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结;勇而不中礼,谓之逆……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
“礼”以“制中”为用,所以又称“礼之用,和为贵”。因此,所谓“执两用中”、“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归根到底就是要时时处处按照“礼”办事。可见,儒家的“中庸”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把人们的视听言动束缚在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之内,既无过又无不及。因此,中庸思想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不过,作为思想方法,中庸之道含有一定辩证法的因素,又是值得肯定的。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一种思想主张。儒家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变移),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人的过激言行,是受外物的影响和诱惑而失去了本然之善。要想使自己坚守正道,不做外物的傀儡,待人接物就必须采取不卑不亢、不偏不倚的态度。
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之一《中庸》首篇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天地之理是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阴阳二气相交结成形体,而“理”亦赋于其中。天之宝日月星辰,日月星辰每时每刻都在自己的轨道上不停地运动,一旦偏离了自己的轨道,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地之宝五谷百果,五谷百果是随着节候的变化而生长发育,倘若逆时而生,其结果必然灭亡。这就是“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指的是天地的运行法则是各行其道。“修道之谓教”,是说人的言行应当效法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不偏不倚。一旦极左或者极右,不但会给他人造成伤害,同时对自己也会造成很大挫折。
子思(孔子的弟子)在其《中庸》中引孔子的话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孔子所说的“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是说正人君子总是坚守正道,言行总是不偏不倚,小人总是反其道而行之。“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说的是君子之所以能够坚守正道,是其有君子之德,而处中道办事总是适可而止;小人之道之所以与中庸相反,是其有小人之心,所以做事总是肆无忌惮。并认为君子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经常警告自己不要偏离正道;小人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所以才肆无忌惮。
坚守正道、不偏不倚是为人处事的一项重要准则,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并不难理解,但真正能够做到却并不容易。人世间有许多事情容易让我们迷失自己。就本质而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又生活在群体社会之中,人与人、与物既相互依存,又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可有许多人却被此所迷惑,心灵被金钱利欲所锈蚀,成为外物所操纵的奴隶,一旦被迷恋而不能自拔,那么将会像傀儡一样,失去自己的本然之善,违背自己的良知去干一些过激之事。损人利己只是暂时的,最终必然会给自身造成伤害。倘若损人又不利己,则更是后悔终生。
古人云:“中和为福,偏激为灾。”急躁、刻薄、顽固这三种性格,不但会对自己的事业造成不利影响,也会给人际关系蒙上阴影。急躁是魔鬼,气急则败坏;刻薄是冰霜,冷酷则无情;顽固是自缚,自作者自受。一个性格急躁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如烈火一般炽热,所有跟他接触的人都会受到伤害;一个刻薄寡恩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就好像冰霜一样冷酷,无论何人何物碰到他都会失去温暖;一个头脑顽固而呆板的人,既像一潭死水又像一株朽木,死气沉沉的已经完全断绝了生机,这种自命清高、刚愎自用,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也不愿自己反省的人必定与成功无缘。
做人难,做一个成功的人更难,难就难在如何把握好分寸上。气度恢宏旷达、心思细致严密、情趣冲和淡泊、节操严谨清明,这本来是好的品德,但如果超出一步,反而会失之偏颇。如一个人认真过了头,就显得呆板;快乐过了头,就显得轻浮;节约过了头,就成了吝啬;清高过了头,就成了傲慢。所以说要想做一个成功的人,就必须在不偏不倚上下一番真工夫。
物极必反是自然界的生存变化规律,凡事都有个度,太过和不及只能是与成功失之交臂。所以说为人处事把握中庸之道,在今天看来仍不过时。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坚持原则,小事面前要讲风格,做到清廉纯洁而又有颇能容忍的雅量,心底仁慈而又有当机立断的毅力,聪明睿智而又有不失苛求的气度,性情刚直而又有不矫枉过正的胸襟。只有顺应自然规律,牢牢把握自己的人生操守,才能走向通往成功的坦途。
什么是中庸模式
中庸在儒家学说中是一种很高的境界,那到底什么是中庸呢?宋代理学大家朱熹解释说:“中者,不偏不倚,不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中庸”是孔子对商周以来“中和”思想的继承和总结而提出的一个哲学范畴,被他称为“至德”,他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广以也”,就是说,中庸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中庸的基本原则是“允执其中”,要求把握适当的限度,以保持事物的平衡,使人的言行合于既定的道德标准。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