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力比多是什么?力多比理论是什么?

力比多是什么?力多比理论是什么?

  • 2023-05-03 18:00:27

力比多是什么?力多比理论是什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力比多是什么,以及力多比理论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人的精神动力系统分为什么

从动力学的观点来研究人格的结构系统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19世纪中叶,德国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提出了能量守恒定理。这个定理说明,“能”实际上是一个量,它可以转换形式,但不可以被消灭;当能在一个系统的某部分里消失时,它就一定会在该系统的其它地方出现。能量守恒定理的提出,使科学家们对人的看法有了改变,出现了所谓动力生理学。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机体也是一个动力系统,同样服从化学和物理的规律。弗洛伊德接受了这种新的观念,并把它引入心理学,认为动力学规律不仅适用于人的躯体,同样也适用于人格,人的一切精神活动都是心理能在人格系统中的作用所致。他开创的“动力心理学”便是研究人格中能量的转换与改变。

弗洛伊德的动力心理学的基本前提是: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其中操纵人格三部结构运转和作用的能叫心理能。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可以获得的能量是一定的,人格中某一系统获得能量后,就意味着其它系统已丧失能量。一个人有坚强的自我,其本我和超我就势必虚弱。人格的动力状态是由能量在整个人格中的不同分布决定的,而一个人的行为则取决于其所具有的动力状态。如果大部分能量被超我控制,他的行为就很有道德;如果大部分能量被自我所支配,他的行为就显得很实际;如果能量还停留在本我,他的行为就具有冲动性。一个人想干什么和要干什么,一个人的本质和行为,毫无例外地取决于能量在其人格结构系统中的分布情况。弗洛伊德认为,一切作用于人格的能都来自本能。本能作为一定量的心理能,是整个人格结构系统的动力基础。那么,人到底有多少种本能呢?人体有多少种需要,就有多少种本能,因为一种本能就是一种人体需要在心理上的表现。弗洛伊德认为,各种本能归根结底可分为两类: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所有与生命保存有关的本能都称为生的本能,与生的本能相联系的一切心理能量称为“力比多”。在弗洛伊德早期的著作中,“力比多”等同于性本能的能量,由于阿德勒、荣格等人的反对,弗洛伊德后期理论发生了变化,把“力比多”这个概念的外延扩大,不仅包括性,而且包括饥饿、渴等所有与生命延续有关的本能能量。死的本能是促使人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最后的稳定状态,因为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死的本能派生出攻击、破坏、战争等一切毁灭性行为,当它转向内部时,导致个人的自责,甚至自杀;当它转向外部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总之,人的全部行为都受无意识的本能的支配。

力多比理论是什么

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是关于性、性的发展、性对人格影响的理论。

力比多理论主要包括两个基本学说,可简称为性概念扩展和本能转变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性概念值得扩展的依据主要包含以下方面:性欲并不仅仅指向异性,也可指向同性、自身或动物。

既然性冲动可以很容易指向不同的目标,性兴奋和性满足可以由不同的方式实现,那么性本能本身就不是单一体而是复合体。

成人口欲期是怎么回事

您好!我是一名心理工作者,也是一位妈妈,我来回答一下您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光婴儿有口欲期,很多成年人也有口欲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家长在孩子的婴幼儿期过早的断奶,或者不允许孩子啃咬东西,致使孩子在口欲期的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另外,口欲期是婴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由于我国心理学的普及范围不够广,不能科学地对待孩子,不是要求太严格,就是过于惯孩子,使孩子未能形成独立而安全的的感觉,所以即使成年了,也对重要关键人有依赖,继续寻求婴幼儿时期口欲带来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行为上常常表现为:喜欢咬东西,特别是紧张的时候表现更明显,如喜欢嚼口香糖等。

在心理上表现为承压性差,不愿意承担责任,遇到困难心理害怕,不愿意主动寻求办法解决,而是依靠别人的帮助;在人际交往中,依赖家人的陪伴,与陌生人相处有困难,没有安全感,不合群,觉得自己是最好的,自己不对的时候也不主动承认错误。

改变这个情况一方面需要自己有毅力,给自己设立一个激励制度,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实现后给自己一个奖励;一方面可以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再有就是得到家庭成员的重新“养育”,以家人的关爱弥补当年缺失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不足之处请指正。

利比多学说

力比多(libido)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述,用以专门表述本能,是弗洛伊德“性欲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理论。后期经荣格等人。

这种力比多能的分配称为自我力比多。弗洛伊德晚期发现了自恋症的理论以后,也把自我力比多叫做自恋力比多。这是人最早的自恋。

什么叫动力现象,如何预防

1.日常生活中,常有宏观扩散不可逆的现象。

例如,把几滴液溴滴入一个充满空气的烧瓶中,一会儿,溴原子就自动地散布开来,使得溴在烧瓶中各处的浓度都相等,但是,溴散布到空气中后,即不会自动地转回液溴;

又如,将一滴蓝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墨水便会自动地向外扩散,以至使一杯清水最终成为一杯浅蓝色的溶液,然而,扩散以后,再也不会自动地聚集成一滴浓墨水;

再如,摩擦生热,摩擦的机械运动会自动地转变成热运动,而热运动,却不会自动地再变回摩擦的机械运动。

对于这些宏观扩散不可逆的现象,按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分析,则是分子(或电子)排列秩序越来越混乱的现象,亦即无序度增加的现象;按照能量的观点分析,则是能量的“品质”下降现象,亦即能量耗散现象。

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与非心理的物理过程,存在着同一的自然基础。

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一定的能作为基本动力。

这种能,就是心理的能,简称心理能。

人们过去习惯上,也把它称作力比多。

在人的心理领域,心理能是一种多寡不定的力量。

这种能量,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须寻求对象,加以释放。

心理能从其本源来说,是人脑的间隙组织所分泌的一种特殊物质。

这种物质,存有自动保持有机体某种适度兴奋状态的特性。

对于有机体而言,这种物质是一定的,或者说,是有限的。

作为自然机能的一部分,它,总是处在持续、永恒的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缺,则寻求收缩,过,则寻求扩张,与自然机能不可分离。

所谓静极思动,动极思静,道理即在于此。

这种物质,一旦被有机体以感受环境刺激的形式激扬起来,经血液的输送,进入人的心理领域,就会引起人的心理的格局发生变化,由此,产生一种内在的、与无机界释放能量的盲目冲动相类似的生命冲动,从而,给有机体造成紧张;

这种紧张,总是驱使心理的个体通过肉体的与精神的活动,来寻求释放被围困在生命冲动之中的心理能量,直到有机体恢复到最初的那种令其较为舒适的紧张水平。

因此,心理能,是生命紧张、生命兴奋、生命冲动的原始基础。

心理能量的增加,就会导致有机体紧张状态的梯度的增加。

2.人的先天的心理特性,是人的与生俱来的心理特性。

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心理特性;

另一面,人,也有着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后天形成的心理特性。

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心理特性时,这,就是指与人的有机体的气质相适应的最为原始的心理特性而言;

如果说到后天形成的心理特性的话,那,就是指与在人的经验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认识结构、意象格局以及价值系统相适应的心理特性。

人的后天的心理特性是一种可变的,但又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心理特性。

它,是在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历史。

人的先天的心理特性与其后天形成的心理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内部动力系统,就是人的性格。

由于人的性格是由使一个人的行为具有一贯性并决定着行为的心理特性所构成,因而,人的性格对人的活动和行为具有定向作用和推动作用。

人的性格,主要通过三个根本特性来体现。

这三个根本特性就是:由人的有机体感受环境刺激的倾向性同与人的认识结构相适应的倾向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人感受环境刺激的倾向性、由人的有机体耐受生命冲动的倾向性同与人的意象格局相适应的倾向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人耐受生命冲动的倾向性以及由人的有机体在生命冲动推动下作出反应的倾向性同与人的价值系统相适应的倾向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人在生命冲动推动下作出反应的倾向性。

人感受环境刺激的倾向性,表现人对周围世界的稳定态度;

人耐受生命冲动的倾向性,表现人作为相对环境的主观力量进行活动时的基本原则和立场;

人在生命冲动推动下作出反应的倾向性,表现与人的活动相适应的人的典型化、一惯化的行为方式。

由于不同的人感受环境刺激的倾向性、耐受生命冲动的倾向性以及在生命冲动推动下作出反应的倾向性均不相同,而人的性格又主要是通过这三个根本特性来体现,这,就使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类型。

例如,有的人,为人过于拘谨,不爱表露;有的人,则处世气焰嚣张,好出风头;有的人,行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有的人,则举止诚惶诚恐,局促不安;有的人,性情孤僻,耽于沉思;有的人,则热衷社交,讲求现实;有的人,一贯留意他人的措辞和想法,不爱说笑;有的人,则爱说爱笑,随心所欲老是无所顾忌;有的人,早熟,身体提前发育,在同班同学中,显得人高马大,不仅在体育表现上占先,在人缘上较受同学支持,而且有较高的自信心;有的人,则晚熟,较少受人重视,情绪较为紧张,好多嘴以惹人注意,自我意识(按:指过分注意自己)较强;有的人,乐观,能化危机为转机,觉得明天会更好,也把精神集中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上;有的人,则悲观,总是注意到问题,忧愁满怀、愤世嫉俗,有各种抱怨的理由;有的人,如不经常处于刺激之中总是难于忍受;有的人,则不能忍受过分的刺激;有的人,从早到晚对孩子申斥不停;有的人,则长年累月对孩子放纵不问;等等。

从性格的差别观察个别差异,可以说是人各有异。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