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24节气有哪些
- 2023-07-21 18:11:15
1、农历24节气有哪些?立春:在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
2、中国习惯把它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
3、雨水:在每年公历2月19日前后。
4、此时农村开始备耕生产。
5、惊蛰: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为惊蛰。
6、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7、北方进入惊蛰,春耕大忙便开始了。
8、春分: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径0°时为春分。
9、这时阳光直照赤道,南北半球得阳光平均,所以昼夜几乎等长。
10、清明: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
11、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及大部地区的气温开始升高,雨量增多,春暖花开,天空清澈明朗,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12、另流行扫墓活动。
13、谷雨:在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
14、雨生百谷道出了谷雨节气的由来。
15、谷雨是北方春作物播种、出苗的季节。
16、谷雨立夏:中国习惯把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一般在公历5月6日前后小满:每年公历5月21日前后为小满。
17、顾名思义,小满是指夏收作物子粒将要饱满成熟的意思。
18、小满后,北方各地的小麦就要熟了,而黄淮流域的冬小麦将开镰收割。
19、芒种: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公历6月6日前后。
20、夏至:每年6月21日前后为夏至。
21、夏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同时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22、小暑:在每年公历7月7日左右。
23、一般小暑后就要数伏(伏指初伏、中伏和末伏。
24、它是从夏至后第三庚开始的),所以小暑标志着一年最炎热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25、大暑:在公历7月23日前后。
26、顾名思义,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27、立秋:在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
28、中国习惯上把这一天作为秋季开始。
29、处暑: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
30、处暑是反映气温由热向冷变化的节气。
31、白露:在每年9月8日前后,白露指气温降低,并出现露水。
32、秋分:在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
33、秋分秋分,日夜平分。
34、此时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35、寒露: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前后。
36、寒露一到,华北地区便开始进入深秋,原野一片金黄,是秋游的好时节;而东北地区则呈初冬景象,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却仍郁郁葱葱。
37、霜降: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
38、霜降表示气候渐渐寒冷,北方地区已出现降霜或开始有霜。
39、立冬:每年公历11月7日前后为立冬。
40、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的节气。
41、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42、立冬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前后。
43、它表示已经到了开始下雪的季节。
44、此时,东北、内蒙古、华北北部地区气候寒冷。
45、大雪:每年公历12月7日前后。
46、一交大雪,黄河流域的冬小麦进入了休眠期。
47、冬至:每年12月22日前后为冬至。
48、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49、这天昼最短,夜最长。
50、冬至过后便是数九了。
51、小寒:在每年公历1月6日前后。
52、这时正值三九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
53、大寒: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
54、大寒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55、以下是农历24节气的名称及其对应的日期:立春:正月初四或初五(公历2月3日或4日)雨水:正月十九或二十(公历2月18日或19日)惊蛰:二月初四或初五(公历3月5日或6日)春分:二月十-eight或二十九(公历3月20日或21日)清明:三月初四或初五(公历4月4日或5日)谷雨:三月十九或二十(公历4月19日或20日)立夏:四月初四或初五(公历5月5日或6日)小满:四月二十或二十一(公历5月21日或22日)芒种:五月初五或初六(公历6月5日或6日)夏至:五月二十或二十一(公历6月21日或22日)小暑:六月初七或初八(公历7月7日或8日)大暑:七月初七或初八(公历7月22日或23日)立秋:八月初七或初八(公历8月7日或8日)处暑:八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公历8月22日或23日)白露:九月初七或初八(公历9月7日或8日)秋分:九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公历9月22日或23日)寒露:十月初七或初八(公历10月8日或9日)霜降:十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公历10月23日或24日)立冬:十一月初六或初七(公历11月7日或8日)小雪:十一月二十一或二十二(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大雪:十二月初六或初七(公历12月7日或8日)冬至:十二月二十一或二十二(公历12月21日或22日)小寒:一月初五或初六(公历1月5日或6日)大寒:一月二十或二十一(公历1月20日或21日)这些节气代表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记录,并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6、我国农历有24个节气,它们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57、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58、一岁分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59、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60、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
61、廿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2、“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63、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64、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65、经历史发展,农历吸纳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66、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67、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8、1农历24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69、2这些节气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轨迹和地球公转的规律来确定的。
70、它们代表了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界的变迁。
71、同时,节气还与农业生产、气象预测、天文历法等方面密切相关。
72、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气也与饮食、服饰、活动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73、人们通过庆祝、祭祀等形式来感谢自然、祈求丰收和祥和。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