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 > 民国时期三大政府国民党共产党同盟会的政治对比

民国时期三大政府国民党共产党同盟会的政治对比

  • 2023-05-04 23:45:49

民国时期三大政府国民党共产党同盟会的政治对比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民国时期三大政府国民党共产党同盟会的政治对比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民国时期三大政府国民党共产党同盟会的政治对比以及民国时期军阀有几个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何共产国际的代表鲍罗廷会成为孙中山的顾问
  2. 民国时期,历史上有哪些叱咤风云的黑老大
  3. 民国时期军阀有几个

为何共产国际的代表鲍罗廷会成为孙中山的顾问

谢谢邀请。首先看看鲍罗廷是谁。

鲍罗廷的全名为: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他于1923年8月来华一直工作到1927年7月返回苏联,几乎经历了中国大革命的整个时期。在中国,他也具有多重的身份。他既可以说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国共产党的密使,也可以说是共产国际派驻孙中山处的苏联代表。因此,他的多重身份,决定了他注定会在国共合作中扮演关键的角色,成为中国大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

宋美龄在其回忆录中曾经提到过:“为什么来自俄国的鲍罗廷会成为国父的顾问呢?答案是苏俄是当时唯一留心国父呼吁中国恢复民族地位的国家。所有其他国家对此则充耳不闻。”之所以孙中山会重视鲍罗廷,和当时国内国际环境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在十月革命之后,欧洲形成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形成之后开始了对垒。起初,两大阵营主要在西方展开争夺,但是欧洲革命在1923年10月德国汉堡工人武装起义失败之后陷入低潮。而在此同时,东方的民族解放与革命运动却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因此,中国成为了当时苏维埃的俄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的又一战场。因此,苏联对当时的中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列宁在当时提出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也标志着共产国际的东方战略的形成。列宁在其观点中指出,在殖民地国家中无产阶级应该和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统一战线。因此,提出了在中国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战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共产国际和苏联决定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革命”。

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尽管经过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但是中国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在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分裂状态。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地先后失败,使得孙中山更加渴望来自国外的援助。这是恰逢苏俄的十月革命,列宁提出了放弃沙俄在中国的所有租界,这使得孙中山对布尔什维克政权开始产生兴趣。1921年8月28日,孙中山致函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表示对于苏俄新政权的密切关注,希望与他及“莫斯科的其他友人获得相关的接触”。而在陈炯明叛乱后,孙中山更是流露出深深的失望之情,他觉得中国革命只靠自己是不行的,孙中山说道:“我现在感到与苏俄建立一个更紧密的联系是绝对必要的”,并且认为“中国革命的唯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俄”。因此,在1923年,孙中山还派出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对苏联进行访问。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双方都需要一个沟通的契机。因此,苏联选择了向中国派出三位驻华代表:加拉罕、鲍罗廷和威经斯基。1923年7月31日斯大林向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提出任命鲍罗廷为孙中山的政治顾问,这一提议在8月2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得以通过。可以说,“正是苏联与中国革命的共同需要把鲍罗廷推上了中国革命的舞台。”

尽管鲍罗廷来到中国,是苏联“东方战略”的结果。但他也的确给当时的中国革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鲍罗廷在国民党改组与促进国共合作中发挥的作用

当鲍罗廷来到中国时,他受到了孙中山的极大信任与欢迎。孙中山曾对属下说道:

“现在场有一好朋友鲍君,是从俄国来的......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组织、方法以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我请鲍君做吾党组织训练员,使之训练吾党同志。鲍君办党极有经验,望各同志牺牲自己的成见,诚意去学他的方法。”可见,孙中山对鲍罗廷是及其信任的。

孙中山的这种信任是有根据的,因为按照鲍罗廷的履历,他的确是一个有经验有资历的革命家。他在西班牙、美国、英国都有过传奇的经历,而来中国之前,他也阅读了大量的资料。

鲍罗廷首先认为,领导国民革命的任务应寄托在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身上。“中国现已有一种势力,为将来引导其国民运动以至于完全成功者,此势力为何,即中国国民党。”“在目前和很长时期内他们还是能够领导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的唯一代表,对此不应有任何怀疑。”但是他对国民党的现状感到失望,认为国民党必须进行改组。

他在与孙中山的通信中坦率的说道:“尊敬的孙博士,恕我直言,您的这个党的确是糟透了,成分复杂,人格不齐,确切的说,她还不能算作是一个政党。您在中国革命中的领袖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为中国共产党所承认的。请原谅我的直率,您所创建的这个党已经不能适应形式的发展。共产国际和中共同志建议改组国民党,是出于真诚的愿望。我想,孙博士也一定知道他的紧迫和愿望。”

他断定,现在这个样子的国民党又不能担起这个运动的领导工作,国民党要想发挥领导作用,必须进行改组。

具体怎么改组呢?鲍罗廷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他的努力:

首先是着重影响孙中山,使他进一步认识到改组的重要性。他认为,“要改组国民党,没有孙中山先生我认为也不行。”因此,鲍罗廷与孙中山“一周中要个别交谈几次,”“不放过一切机会来强调他以往所采取的自相矛盾而又行之无效的斗争方式的失败,同时向他描绘今后改而采取新的方式和新的方针将会带来的希望。”

在这些交谈中,鲍罗廷向孙中山宣传了三民主义与苏俄革命经验的一致性。鲍罗廷曾经向孙中山详细的介绍了苏俄的状况,其中利用“三民主义”对苏俄革命进行了解释。

鲍罗廷是这么说的:“在苏俄革命胜利后我们实现了苏维埃的民主主义,即最广泛意义上的民主主义,千百万工人农民的民主主义。我们把苏维埃看成是国家的一种最民主的形式。当然,你们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理解‘民主’这个词的。不管怎样,我们已经实现了你们三民主义当中的两项,即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我们在苏俄建立了自由的民族国家和最民主的制度。至于第三项原则——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已经创造出了有可能使之实现的政治和经济条件。”

通过鲍罗廷的努力,使得孙中山进一步坚定了与苏俄合作和改组国民党的决心,鲍罗廷也由此获得了孙中山的信任。

鲍罗廷积极发挥了共产党在国民党改组中的作用,促进了国共合作,为革命做出了推动。尽管在鲍罗廷之前,中共三大就做出了关于国共合作,通过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推动国民党改组,实现国民党的革命化的决议,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很多人的思想上未必就能立即接受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做法,毕竟共产党与国民党是两个阶级基础截然不同的政党。很多人并不认同国民党,甚至对三大的决策成反对态度。

鲍罗廷到达广州后,也了解到这一情况。他发现,“如果不算在孙的宣传委员会中的9名共产党员的工作,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两个组织之间也不存在任何实际联系”,“共产党代表大会的上述决议还是一纸空文”。因此,鲍罗廷特别注意发挥共产党在国民党改组中的积极性。他针对中共北京地区部分共产党员对国共合作的意义缺乏必要的认识,鲍罗廷从分析中国革命的客观形势和国际形势出发,讲了一大套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方法,最后归结到共产党人应该无条件地加入国民党。此外,鲍罗廷还在许多场合都发表过类似的看法与言论。而鲍罗廷的努力无疑是收到了回报的。国共合作的成功开展就是对其最大的褒奖。

推动了黄埔军校的建立

孙中山曾多次领导武装起义并屡受失败。鲍罗廷认为,国民党必须要“改组现在共有5万到10万的军队,使它完全服从国民党的领导,必须创立几所军事学校,同时重视培养政治工作人员”为此,他多次向孙中山劝言,使孙中山认识到建立军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鲍罗廷于1924年1月底派捷列沙托夫、捷尔曼等人组成第一个顾问小组,直接参与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黄埔军校于1924年创办。在中国军队史上,这所学校首次将政治教育列为必修课,目的在于培养学员忠于党的宗旨,仇恨军阀制度和帝国主义。一句话,学校的任务不仅要培养军事领导人才,而且要培养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战士。黄埔军校成立后,鲍罗廷多次到军校演讲,作专题报告,号召学生学习“俄国的革命军的精神”,“出来实行革命”,强调打仗要为人民利益而战,不要为个人私利而战。此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很多高级将领都是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它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军事人才。

对于黄埔军校的建设,鲍罗廷亲自参与其中。例如,黄埔军校每营三个连的编制系统,就是鲍罗廷提出的。鲍罗廷的工作记录说明了这一点:“孙主持下的国民党临时执委会最终接受了这里提出的在广州创建第一所军事学校的方案。建校的原则是以营为单位。......校址已经选定,最近将一切准备就绪,学校将开始运转。学校开支预计每月115)215万元,这取决于是否接受我们关于每个营设3个连的提议,还是孙本人提议的6个连。”

蒋介石出任校长,与鲍罗廷多少也有关系。在1923年11月26日举行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鲍罗廷就积极支持蒋介石出任校长一职。在他看来,蒋介石是一位能信任而且强有力的人物,“受过军事训练,有军事经验,并且不是军阀;他没有自己的军队;他接近孙中山并接受孙的领导。在国民党里,这样的背景唯他独有”。拟任军校校长的蒋介石,自游俄归来后,不愿出任。鲍罗廷通过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等多次催促。蒋介石尽管扭捏作态,但最终还是赴任了。

为了加强军事训练和军事指导,军校开办前夕,鲍罗廷致电莫斯科请求派出更多的军事顾问来广东:“(1)选派50名工作积极的军事人员组成顾问团来广东;(2)让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能使孙中山敬服的同志率领这个顾问团。”此后,苏联一批又一批顾问来到广东。为黄埔军校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鲍罗廷帮助建设黄埔军校,是其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一大贡献,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为北伐战争做出了贡献

在黄埔军校建立后,国民党希望能够逐渐急需力量,实行北伐,以结束全国的混乱局面。军事方面,通过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人才,改组旧军阀,在军内建立党代表制。鲍罗廷还建议国民党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国防委员会,牢牢控制了军队指挥权。根据地方面,在鲍罗廷的努力下,通过两次东征和平定叛乱,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政治方面,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大大提高了国民党的声望,加上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全国范围内的工农运动此起彼伏。这些都为国民党进行军事北伐奠定了基础。1926年春夏之际,北伐不仅已经成为国共两党的共识,而且也得到了加纳罕、鲍罗廷和加仑等人的赞成。鲍罗廷甚至认为,“留在广东而不准备北伐,实际上是不走国民革命运动的大道,这就意味着迟早会成为广东新经济政策的牺牲品,从而使我们的革命力量遭到瓦解。”事实证明,北伐开始后国民革命军势如破竹,革命取得了巨大胜利。

民国时期,历史上有哪些叱咤风云的黑老大

其实关于民国时期的黑帮大佬很多人有些误解,在现代名气大的不见得当时门户正,比如黄金荣,严格说他在青帮里是没辈分的,压根没正式开过香堂,当时青帮“大通悟学”四代里没他的名分,这货只能算个“倥子”。

很多不靠谱的段子说黄金荣是“天”字辈的,其实这根本就是扯淡,这个说法的来源是一个故事。说当年老黄当上法租界华人监察长后很嚣张,以30多岁的年纪开了山门,收了100多个门徒。

收徒仪式的时候老黄问徒弟现在青帮什么辈分最大,徒弟说那肯定是“天”字辈啊,于是嚣张的老黄就说那咱就是“天”字辈的啦!其实这就是他一个玩笑,丫根本就不知道青帮排辈顺序,人家“大”字辈前边是“理”字辈来着。

估计很多人会问既然黄金荣在青帮里没名分,为啥现在还称呼他是青帮三大亨之一?其实这事儿不复杂,老黄违规开山门之后青帮非常不爽,明里暗里的把他折腾够呛。混时间长了老黄也知道自己事儿做的不地道,就给青帮真正的大哥张仁奎去了帖子,还送了不少钱,让张仁奎承认收过他当徒弟。

张仁奎是山东藤县人,生于1865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农户出身,后来受不了地主盘剥跑出走漕运。当时漕运水面基本是青帮的天下,他顺理成章的拜进了“理”字辈大佬沈淦门下,成为青帮的一员。

后来他跟着帮里大佬徐宝山趁辛亥革命起兵,先后投靠清政府、北洋政府、直系军阀,还有孙传芳。1927年的时候随着北伐军占领南通解除了军职,到上海开山门收徒,那时候他已经是旅长。

当时上海39位青帮“大”字辈没有一个能混得过他,因为这老大是横跨军队和黑道两界的!张仁奎在30年代创建的仁社有个入社门槛,军人起码少校军衔,官员必须实职,商人必须声望良好。

故此仁社里精英云集,蒋鼎文、杨虎、孙连仲、朱绍良、陈铭枢等一票军政大员都是仁社成员,是当时上海滩当之无愧的头号社团。张仁奎的江湖地位可以高到调解军阀争斗,1932年韩复榘反蒋,就是他去济南斡旋的,可以说在1935年以前上海滩真正的地下皇帝就是张仁奎,不做第二人想。

这么一个超级大佬黄金荣自然是服气的,乖乖的给人家上了帖子,请求进山门。但张仁奎收了帖子却没给他开香堂,所以黄金荣算是仁社成员,但严格说不算张大佬的正经门徒,这个“通”字辈怎么看都可疑。

至于上海滩另一个大亨杜月笙可能更惨,如果按规矩来他遇到张仁奎得下跪磕头,因为杜月笙是拜“套签子福生”陈世昌入的青帮,很不巧,陈世昌是张仁奎不成器的弟子之一,杜月笙是实实在在的“悟”字辈,得叫人家声爷爷的。

张仁奎这人也算颇有民族气节,抗战爆发后一直警告门下弟子不能当汉奸,少数投敌的也被他断了香火。他的仁社在整个抗战中捐献了大批物资,出力不少,虽然是个黑老大,但还算大节未亏。

只是这个超级大佬没能看到光复那天,1944年12月24日张仁奎在上海病逝,享年80岁。这个上海真正的地下皇帝走完了功过难评的一生,装疯的黄金荣冒着风险亲自主持了他的葬礼,当然,一票军政大员也是各种悼念,包括同样混过青帮的常凯申特级上将......

民国时期军阀有几个

民国十大军阀

1、袁世凯,1859年生,河南人,北洋军阀领袖,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并于1915年12月宣布称帝,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2、蒋中正,1887年生,浙江人。中央军领袖,其在孙文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一生致力于统一全国军政,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3、段祺瑞,1865年生,安徽人,北洋三杰之一,皖系军阀首领,1916年至1920年期间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后袁世凯时代众望所归的北洋领袖。

4、张作霖,1875年生,奉天(辽宁)人,奉系军阀首领。其在直皖对抗中,稳步扩张,并多次染指中央。在北洋统治末期,他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个统治者。

5、吴佩孚,1874年生,山东人,新直系军阀副首领。直皖战争后迅速崛起,之后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击败强敌张作霖,将其逐回关外。是时,吴佩孚掌握新直系实权,拥兵十数万,虎踞洛阳,其势力直接影响着大半个中国。

6、冯玉祥,1882年生,河北(原籍安徽)人,国民军系(西北军)首领。原为直军骨干,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率部发动北京政变,一跃成为北方实力派人物。随后一度遭直、奉两系联合打压,被迫下野,但仍可借北伐战争再起,割据西北,拥众数十万。

7、阎锡山,1883年生,山西人,晋绥军首领。其主政山西长达38年,在北方举足轻重,并一度占有晋绥冀察四省区和平津等北方六省区市,为与中华民国相始终的地方实力派人物。

8、李宗仁,1891年生,广西人。新桂系首领。蒋中正最具威胁的竞争者,二人有时合作,在合作中对抗;有时对立,在对立中合作,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蒋下野后他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而未果。

9、孙传芳,1885年生,山东人,五省联军首领。原为直军将领,浙奉战争后迅速崛起,席卷江东五省,拥兵二十余万,成为可与张作霖、吴佩孚相匹敌的实力派人物。

10、张学良,1901年,辽宁人,张作霖长子,东北军(原奉系军阀)首领。其在中原大战后将影响力扩张至华北地区,并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但后因西安事变遭蒋氏父子长期软禁,麾下东北军亦被分割同化。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