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千里走单骑人物赏析及情节?

千里走单骑人物赏析及情节?

  • 2023-07-06 04:36:59

千里走单骑人物赏析及情节?

1、千里走单骑人物赏析及情节?关云长辞曹归汉的情节实际上包括第26回的下半回“关云长挂印封金”,可以称之为情节的发端;第27回一整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可称之为情节的发展;第28回的上半回“斩蔡阳兄弟释疑”,可称之为情节的结局。

2、整个情节的中心犹如聚光灯投照在关羽身上,形成由他的活动为线索的情节过程。

3、“千里”表示路途之远,“五关”表明困阻之多,“单骑”则突出力量之少。

4、远、多与少之间构成巨大反差,这便是作者所设计的情节框架。

5、这一情节框架是作者着意为他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构筑的,从而也就在情节展开中达到刻画人物的目的。

6、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三个组合情节各有侧重地表现了关羽的性格层面:挂印封金——磊落;过五关斩六将——神勇;古城会——忠信。

7、早在《屯土山关公约三事》中张辽在关羽兵败被困的危境提出“三便”,关羽提出“三约”。

8、其中第一约:“只降汉帝,不降曹操”是一则奇妙逻辑,为他日后开路埋下伏笔。

9、他拒美女,封金银,独独对曹操所赠赤兔马“再拜称谢”,理由是:“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

10、”果然,一且得知“兄长下落”,便“千里走单骑”。

11、临行前,挂印封金,降要降得光明,走要走得磊落。

12、“丞相所拨人役,皆不带去,只带原跟从人,及随身行李”,这便显示出“单”的涵义。

13、在这以前,数次去丞相府辞行,在无法见到曹操的情况下,又往张辽家相探,张辽托疾不出,最后“奉书告辞”,走的原因写得清清楚楚,这些情节交代都显示了关羽的性格:坦荡、明白,不是不辞而别,而是如毛宗岗所评点的那样,“作事如青天白日”。

14、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情节是以一个个情节组接成一个具有连续性的情节链索。

15、作为五关斩六将的引子是曹操赠袍、赠金,关羽拒金收袍,作者用一个细节:“云长恐有他变,不敢下马,用青龙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勒马回头称谢”,表现了他的精细性格。

16、关羽所过五关是: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滑州;所斩六将是:韩福、孔秀、孟坦、卞喜、王植、秦琪。

17、本来关羽坐骑赤兔马日行千里,那么“千里”寻兄一日可到,却为何在途中盘桓多日呢?细心的作者作了交代:“因欲护送车仗,不敢纵马,按辔徐行。

18、”这样便使情节的构成具备了合理性。

19、五关斩六将都是快速决战,人快刀快马快,眨眼之间解决问题,这是共同特点。

20、但五关取胜的五个情节互不雷同,体现了情节的多样和丰富。

21、东岭关斩孔秀,速战速决,“关公约退车仗,纵马提刀,竟不打话,直取孔秀。

22、秀挺枪来迎。

23、两马相交,只一合,钢刀起处,孔秀尸横马下。

24、”何等利索!杀死守将尚不忘安抚众军:“吾杀孔秀,不得已也,与汝等无干。

25、”并“借汝众军之口,传语曹丞相,言孔秀欲害我,我故杀之。

26、”杀人也杀得明白,杀得有理,对得起守将的统帅曹丞相。

27、洛阳杀二将情节有所变化。

28、守将预设伏兵,佯败诱追,用暗箭射杀。

29、这一仗关公被暗箭射中,作者正是通过这一情节表现关羽的勇力和性格。

30、“韩福闪在门首,尽力放了一箭,正射中关公左臂”。

31、神奇般的性格力量就在此处焕发出来:“公用口拔出箭,血流不止,飞马径奔韩福,冲散众军,韩福急走不迭,关公手起刀落,带头连肩,斩于马下。

32、”这是以非常情境来增添关羽非凡性格的描写笔墨。

33、汜水关杀机暗伏,守将卞喜设计“镇国寺中,埋伏下刀斧手二百余人,诱关公至寺,约击盏为号,欲图相害”。

34、这场斗争的方式跟上面两次有所不同。

35、卞喜先是麻痹关羽,肉麻捧场:“将军名震天下,谁不敬仰!”对“今归皇叔,足见忠义”大加赞赏,竟至对斩孔秀、韩福之事也深表理解:“将军杀之是也”,竟至表示:“某见丞相,代禀衷曲。

36、”通情达理,言词恳挚,布起的迷魂阵使关羽“甚喜”,一时也受到迷惑,“同上马过了汜水关”,情节出现危机。

37、普净和尚的出现,他和关羽认了同乡,情节有所转机,但“卞喜见普净叙出乡里之情,恐有走泄,乃叱之”,情节复归危机。

38、“普净以手举所佩戒刀,以目视关公,公会意,命左右持刀紧随”,关公从危机中猛醒过来。

39、这里,作者用“会意”来表现关羽的机敏和警惕。

40、然后,他以猝不及防之势先发制人,将这场暗害活动粉碎于青蘋之末,打乱对方的阵脚。

41、斩卞喜不在马上交锋,而是徒步迎战,“卞喜暗取飞锤掷打关公。

42、关公用刀隔开锤,赶将入去,一刀劈卞喜为两段”,这便以一个特写镜头表现关羽的武艺高强。

43、荥阳关斩王植,虽然对手采取的方式和汜水关设计有相似之处——暗害,但具体表现则有差别,一者是用伏兵,一者是用火烧,同中有异,犯中见避。

44、王植的“喜笑相迎”,殷勤接待,“关公亦解甲憩息”,情节出现松弛状态。

45、但外松内紧,一场阴险的密谋在暗中进行,使事态充满了杀机,情节表现得紧凑。

46、王植密令胡班“今晚点一千军围住馆驿,一人一个火把,待三更时分,一齐放火;不问是谁,尽皆烧死”,这场阴谋活动十分狠毒。

47、最后出现矛盾的转化契机也有不同。

48、汜水关因识同乡,转危为安;荥阳则是赖于关羽自身的因素使形势化险为夷。

49、“胡班潜至厅前,见关公左手绰髯,于灯下凭几看书”,这个画面极有光彩,如同毛宗岗《读三国志法》所说:“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一员儒将风采在简单的线条勾勒中映现眼目。

50、于是,奇迹发生了,胡班“失声叹曰:‘真天人也!’”被关羽青灯夜读所折服,透露了全部秘密,遂使危机得以解除。

51、滑州关斩秦琪是在黄河渡口进行的,突出的是夺路抢渡的特点,交锋双方都有一股“怒”气,秦琪的藐视:“你便插翅,也飞不过去”,“你只杀得无名小将,敢杀我么”,激惹得关羽怒火冲天,他是怀着一种不可侵犯的自尊感和怒的情绪特征,飞起青龙刀,这很符合关羽的性格特点。

52、最后是古城会中关羽在“一通鼓未尽”时,刀劈蔡阳,表明了自己的心迹,消释了张飞的疑窦。

53、五关斩六将的情节各有不同,遂从不同的情节视角表现了关羽的性格:神勇、机敏、儒雅,等等,组合成性格的完整风貌。

54、与之同时,小说作者还成功地描绘了曹操的性格。

55、曹操收留关羽,为了达到既能收住身、又能收住心的目的,可谓用尽心机、不惜血本。

56、当关羽辞行时,先是采取回避政策,避而不见。

57、当势不可免时,曹操表现得极为通脱、潇洒:“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58、”他不是指责关羽义薄,而是反责自己“福薄”。

59、他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难得的典型事例,借以教育部将,“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

60、汝等皆当效之。

61、”他审时度势,决不强人所难,反而乘船下篙,顺水推舟,“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下达公文,一路绿灯,又是亲送,又是赠金,又是赠袍,这项顺水人情做足了,做到了家,后来确实得到赤壁鏖兵败走华容道得以生还的酬报。

62、这一切都显示了曹操作为政治领袖、军事统帅的识见、眼光、气度。

63、除此之外,虽然刻画张飞的笔墨不多,但性格表现得栩栩如生。

64、他一见关羽便“圆睁环眼,倒竖虎须,吼声如雷”,不问青红皂白,挺起长矛杀将过来。

65、他怒斥关羽“无义”,倒显示出他义字当头,是桃园三结义的最忠实维护者,他根本听不进甘糜二夫人和孙乾的说明,他的“义”表现为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以“莽”的形式体现出来,显得格外急切。

66、他亲见关羽刀劈蔡阳,疑窦才有所消释,直至“细问小卒”又得二夫人的细致“诉说”,才予以相信。

67、这时,他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格,“大哭”“参拜云长”,知错即改,增添了他那令人可爱可喜的性格光彩。

68、“千里走单骑”虽然以斩关夺隘为主线,但时有战斗间歇的情节穿插,如遇廖化、收周仓等。

69、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说:“《三国》一书,有隔年下种先时伏著之妙。

70、善圃者投种于地,待时而发;善奕者下一闲着于数十着之前,而其应在数十着之后。

71、文章叙事之法亦犹是已。

72、”“千里走单骑”亦得此法之妙。

73、如前有曹操路送关羽,后有关羽华容释曹操,前后相隔二十余回。

74、前有胡华托关羽传书其子胡班,后有荥阳关胡班密告,免除祸害,等等。

75、前后呼应即前有伏笔后有呼应,使情节肌理细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形成完整的结体。

76、《三国》千里走单骑有关关羽。

77、千里走单骑典故来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78、”叙述关羽在曹操处,当得悉刘备兵败后投在河北袁绍处,即写信辞别曹操,从河南许昌出发,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一起去寻刘备。

79、因无丞相(即曹操)文凭,沿途守关将领阻截关羽,关羽斩将闯关,在曹操辖境内,“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最后终于与刘备兄弟主臣相会。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