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 2023-07-12 10:52:30
1、科学技术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科技--双刃剑当然,那些从科学知识转化出来的技术成果中,纯粹只能作恶的太少。
2、绝大部分既可以为社会造福,也可以危害社会,伤人害命。
3、所以,“双刃剑”才是它们最准确的比喻。
4、利用科学发明称霸世界,是“双刃剑”的一个例子。
5、最早描写科学狂人的是凡尔纳。
6、他在《世界主宰》中描写了一个隐身在火山口中的狂人罗比尔。
7、他发明了水陆空三栖航行器,以此为称霸的手段。
8、不过,凡尔纳是个忠厚长者,写坏人总是写不到位。
9、这位“世界主宰罗比尔”的形象也十分滑稽。
10、在威尔斯的《隐身人》中,格里芬隐身后狂性大发,自称“隐身人一世”。
11、不过,他连一个英国偏僻的村庄都没有统治得了,就被村民们当成怪物围捕致死了。
12、在《大独裁者》中,前苏联作家别利亚耶夫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科学狂人形象。
13、德国心理学家施蒂纳长期研究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终于发明了用脑电波直接控制他人思维的设备。
14、他离开科学界,混入金融家戈特利布门下,先是控制了戈特利布和他的主要助手,再控制商界对手,甚至可以制造股市风波供其获利。
15、最后,当施蒂纳的阴谋被识破后,居然使用这一武器和几个国家的军队对抗,让进攻的军队魂不附体,四散奔逃。
16、只是被苏联同行用同等武器袭击,施蒂纳的阴谋才告失败。
17、而苏联科学家则将控制他人思维的仪器改造成造福人类的工具:它大大加快人类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协调集体劳动,甚至可以让一个乐队不再有指挥。
18、赵南元曾经说过:由道德狂人和宗教狂人制造的灾难和浩劫在历史上层出不穷,在现实中也比比皆是。
19、而科学狂人却只出现在好莱坞的科幻恐怖片中。
20、所以,晚近时期,科幻作家笔下利用科学作恶的人,不再是那些动不动就想控制全世界的疯子。
21、这些恶人要通过手头的新技术,实现一些较具体,影响范围较小,但更为现实的目标。
22、罗宾·科克以“医学恐怖小说”见长。
23、《死亡激素》是他的一部科幻题材医学恐怖小说。
24、死亡激素本是人体固有的一种激素,和生长激素一样由脑垂体分泌,只是要在性激素分泌停止后才出现。
25、医学家海耶斯受到太平洋鲑鱼的启发,这种鲑鱼在产卵后立即死亡。
26、海耶斯最终从鲑鱼头部提取了死亡激素的诱发剂。
27、注射到生物体内,可以使死亡激素立刻大量释放。
28、海耶斯供职于一家大型会员制保健中心。
29、一些功成名就的中年人加入这个保健中心,以便得到终生保健治疗。
30、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总是有一些中年人突然死亡。
31、他们都有烟酒恶习,但进入保健中心前体验表明,他们的身体情况还很正常。
32、瘁死时,他们的心血管都极度衰老。
33、这个死亡名单里最终包括了海耶斯自己。
34、这些表面上的正常死亡引起了医生杰逊的怀疑。
35、他经过反复调查,终于发现是保健中心雪莉等人将海耶斯提取的死亡激素诱发剂暗地里施给这些人,让他们早点死亡,以免等这些人衰老以后,被迫大量提供免费药品。
36、在小说结尾处,几个书中人物就死亡激素问题,直接讨论起科技的善与恶,要不要设置法律来约束科学家,使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发明创造。
37、这说明,作者在创作时,对科学的善恶问题有自觉的认识。
38、十九世纪末,摩天大楼在美国诞生,很快便成为科技和财富相结合的象征。
39、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加入了摩天大楼竞赛,高层建筑竖起的速度,用“雨后春笋”来形容恐怕不过分。
40、而摩天大楼带来的高成本负担和灾难隐患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41、小说《摩天大楼失火记》便以此为题材。
42、小说问世时,世界第一高楼是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
43、作者在故事中虚构了新的世界第一楼,就座落在西尔斯大厦对面,以致于小说最后,抢救队可以在西尔斯大厦和“世界第一楼”之间架起钢索救人。
44、这座世界第一楼的老板为了赶工期,偷工减料,导致电路负载过大,在开业典礼那天引起暗火。
45、摩天大楼特有的“烟囱效应”使暗火逐层向上,直到顶楼。
46、在那里,数百位达官贵人正在举行庆祝仪式。
47、由于保安疏漏等原因,等到人们发现大火,已经无法扑灭了。
48、作品对于摩天楼火灾隐患的担忧是通过消防大队长的口说出的。
49、火灾发生后,消防大队长来到现场,遇到建筑师,质问后者道:你们明知现在消防技术对七层以上的火灾无能为力,为什么还要建造这么高的楼?而在结尾处,他讲了一段更为恐怖的话:今天还不错,只有二百人死亡。
50、以后,类似的火灾将会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
51、到那时,你们才知道应该建什么样的楼!电影拍摄于八十年代,十几年以后,这段恐怖预言落在世界贸易中心的双子塔上。
52、911袭击中,五角大楼的伤亡就远远小于世界贸易中心。
53、如果不是高层建筑来“助威”,911袭击可能只是一次放大的洛克比空难。
54、这部小说后来改编成大腕云集的电影,颇有影响。
55、只不过小说结尾处,包括州长在内的许多人没有逃出火海。
56、电影则加了一个比较光明的结尾:抢救人员炸开了楼顶的水箱,浇灭了大火。
57、不过那并不是现实。
58、对于911事件中那样的熊熊烈焰来说,屋顶水塔里的水真可谓杯水车薪。
59、1972年,人类跨过了转基因技术的门坎,地点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
60、它释放了一种几乎无限的可能性:按照人类的需求,将不同物种的基因混合起来,创造自然界没有的新物种。
61、基因技术一出世,立刻就被运用到农业科技中,创造了大量新物种。
62、它们在提供高产农作物的同时,也制造了针对转基因作物接受与抵制的大风波。
63、不久前一次武汉农民捣毁转基因实验田的风波说明,这场抵制风潮现在已经吹到国内。
64、短篇科幻《替天行道》便是以转基因作物为素材的。
65、在这篇小说里,美国MSD生物公司投资二十亿美元,研制成功“魔王品系”麦种。
66、它高产、抗病,品质优良。
67、为了防止农民将收获的麦子留种,MSD公司在魔王麦的基因中混入了导致不孕的毒蛋白基因。
68、这样,第二代麦种如果没有公司秘密掌握的特别溶剂来抑制毒蛋白基因,都将无法生长。
69、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手段,这本无可厚非。
70、MSD公司一名低级职员负责将它推销到中国陕西地区。
71、第一年收成极好,第二年,一些农民偷偷留种,结果导致大片麦田失收。
72、虽然MSD公司曾经作过大量预防性研究,但这种自杀基因还是因为某些特别病毒的搬运功能,扩散到其它麦种上。
73、黑色的死亡小麦瘟疫般地传播开了。
74、在关于粮食的“坏科学”作品里,《永生粮》也是很有趣的一例。
75、别利亚耶夫笔下的科学家布罗依尔不仅没有恶意,甚至连MSD公司那样的商业目的都没有。
76、他培养出一种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空气中获得养分,自身不断膨胀,并且可以直接食用,成为“永生粮”。
77、然而,这种“永生粮”不仅没有解决饥饿问题,反而导致农民破产,加重了经济危机。
78、最后,夏天来临,适宜的温度又使“永生粮”飞速滋生,覆盖了一片又一片土地,成为人造灾难。
79、网络技术自从七十年代出现以来,以井喷的方式向全世界传播。
80、在笔者认识的人中间,凡是上过网的,没有一个会选择从此不再接触网络。
81、它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82、但网络也使许多人上瘾,成为它的俘虏。
83、如今,网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教育问题。
84、而据笔者的观察,成年人中也早已经有着大量的网瘾患者,只不过他们独立负责,不象青少年那样,有监护人去向社会舆论反映这个问题。
85、在短篇科幻《藕荷色的蒲公英》中,星河就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网瘾现象普遍存在的未来世界。
86、在这个离现在并不遥远的时代中,上网成瘾已经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需要强制戒断。
87、和今天的戒毒所一样,出现了司法体系内的戒网监狱。
88、小说令人怵目惊心地描写了网络成瘾后的反应:昼夜颠倒,无法从业,难以与人交流,着魔般地到处寻找上网工具,甚至用监狱暴动来反抗强制性戒瘾。
89、更由于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称,从一个网瘾患者的角度讲这个故事,极好地表现了网络瘾的危害。
90、小说中描写的严重生理反应,在如今某些网络成瘾者身上多少已经存在了。
91、作者还设想了未来社会强制戒断网瘾的具体措施:首先要使成瘾者基本脱离网络,这是强制性的,有法律作后盾。
92、当然,为了使他们的精神不至崩溃,会在监视下有限制地上网。
93、然后强迫成瘾者参加大运动量活动。
94、一个长年坐在电脑前的人,身体情况相当恶化。
95、另外,强制成瘾者读纸印的书,逐渐摆脱对电脑的依赖。
96、1928年,一次实验室中的偶然现象,加上英国医学家弗莱明有准备的头脑,帮助人类进入了抗生素时代。
97、如今,抗生素已经成为医生们惯用的武器。
98、然而,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也形成了新的医疗问题。
99、长篇科幻《生死平衡》描写的便是这一题材。
100、虽然作者王晋康在科幻圈里早已很有名气,但他能为科幻圈以外的公众所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部小说,因为它涉及了当今科技前沿的一个棘手问题。
101、小说以中东为背景,描写了某军事狂人对邻国发动细菌战的故事。
102、与此平行的一条线索,则是皇甫家族对“平衡医学”的研究。
103、作为一个小说中虚构的元素,平衡医学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这个元素,讲述了他对抗生素滥用问题的关注。
104、通过医学狂人皇甫右山之口,作者这样写道:“耐药菌株如洪水一样发展,连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这种普通病菌也有了耐药菌株,抗生素也奈何不得。
105、治疗败血症的青霉素用量已由几万单位加大到几千万单位,但死亡率仍回升到抗生素问世前的水平。
106、”《科幻世界》15页。
107、作者甚至虚构了一个肾功能衰竭症患者的病例。
108、这是一个高干家属。
109、正是由于她的地位,能够大量使用新药,好药,才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落入到抗生素滥用的陷井中。
110、作者用长长的病历记录,描写她怎么样一步步“小病大养”,最终被药物包围的可怕结局。
111、■正方: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请不要忘记,科技也同样可以给邪恶的心灵以魔鬼般的力量人类将毁于科技,还基于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全方位扭曲,这集中表现在社会关系、精神领域和伦理道德三个层面■反方:科技是保护人类最坚固的盾牌,我们相信,科技的不断完善,必将把人类带入一个更加美好和神秘的境界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因为科技发展的历程证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科技本身的再进一步来解决吴天(正方一辩):首先,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科技的好处不用我多费唇舌,待会儿对方辩友一定洋洋洒洒,然而常常被我们认为的加以淡化甚至忽略的却是它的负面影响。
112、不同于其他事物,科技的反面锋如刃,利如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刃剑。
113、然而假如您以为人类已经清醒意识到双刃剑的存在,那您就有些过分天真了,当人类一次次自豪地表示,新科技正以最快速度加以应用,而表现出我们人类是多么的高效率时,您可曾想过,这同时也意味着对科技负面效应的来不及了解,或者根本不想了解,正是灾难的发端,科技的毁灭性正体现这种趋势的无以逆转。
114、第二,现代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变成了达摩克里斯之剑。
115、人类对科技的使用早已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经年累月的堆积,使得科技的负作用正随时在全球范围内爆发,这是科技毁灭性趋势的更深层次危机。
116、第三,对科技的高度依赖,使得达摩克里斯之剑蠢蠢欲动。
117、人类对科技高度信任而产生的主观依赖更使利剑能够任意施威,一触即发,这第三种趋势直接导致了科技是有毁灭人类的力量,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请不要忘记,科技也同样可以给邪恶的心灵以魔鬼般的力量。
118、郑蔚(反方一辩):首先我方要指出科技的负面效用不能归罪于科技,恰恰相反,那正是人类未能从整体上科学地认识世界,以及不合理使用科技所造成的恶果。
119、第二,对方辩友高估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困难,却低估了人类解决这些困难的能力。
120、目前暂时不能解决的科技难题不等于将来也不能解决。
121、我方认为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因为科技发展的历程证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科技本身的再进一步来解决。
122、70年代,科学家曾经预言,由于科技产品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到21世纪初人类将面临一个能源危机,而现在,能源的开发和微太阳能源开发,使这种恐慌荡然无存。
123、第三,科技掌握在人类手中,人类可以通过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来创建一个科学的防范体系,使一个个单项的技术发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整个体系中得到制约。
124、简安均(正方二辩):对方辩友说人类有道德法律,但是道德法律管得住科技吗?科学家到公海复制人,道德法律可是管也管不住啊。
125、我方认为,人类将毁于科技,还基于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全方位扭曲,这集中表现在社会关系、精神领域和伦理道德三个层面。
126、首先,科技的发展趋势是有毁灭人类社会生活的潜在威力。
127、其次,科技的毁灭性威力,还表现在它对人类生活的不断冲击与毁灭,这集中表现在人类的两个科技新宠,互联网和基因技术。
128、互联网的勇士们早就宣布,要将网络变成一种生活,可是,当虚拟替代了真实,作为社会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再看基因技术,生命科技治疗疾病,但另一方面却是在干预自然,制造更完美的人类,但是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呢?今天基因技术对人类内在自然的改变更直接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道德,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毁灭着我们的社会基础和精神世界。
129、张文博(反方二辩):刚才对方辩友大大地夸张了科技所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虽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高科技会带给人类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但是任何科技成果都可能有利有弊,影响并不等于毁灭。
130、首先科技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
131、其次,如果没有科技,人类早就灭亡。
132、科技是保护人类最坚固的盾牌,我们相信,科技的不断完善,必将把人类带入一个更加美好和神秘的境界,所以我方认为,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
133、付欣(正方三辩):刚才对方辩友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对方辩友果然洋洋洒洒大谈科技的好处,可是科技的好处我方也并不否认啊,只是对方辩友你真的认为,水能载舟,水就一定不能覆舟吗?第二,对方辩友说,人类是有理性的,但是有理性不代表不灭亡,下面我将从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出发,论证我方命题。
134、第一,科技发展正从个人趋势走向国家趋势和社会趋势。
135、个人对科技生活的追求与依赖并非什么大问题,问题是这种追求与依赖正在以一种独特的价值观的形式变成国家趋势和社会趋势,科技已经变成这个世界上唯一正确的方向,一切与之违背的思想都要为之让路。
136、第二,科技的毁灭性趋势突出表现在科技被神化,而大自然却被工具化,正是科技,让人类不再觉得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正是科技,让人类觉得手中握有新的上帝,而不断地把大自然工具化。
137、然而,当自然秩序被打破,请问人类将立于何处?吉星(反方三辩):刚刚对方辩友把一切错误都归罪于科技,是片面的,是没有真正理解科技与人类的关系,科技不是水,人类是可以控制科技的。
138、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消极的一面。
139、下面我将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来阐述我方的观点。
140、第一,高新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中新网消息,机器人首次在中国协助进行微创外科手术;《自然》杂志报道,细胞大小的一只纳米牛终于诞生了。
141、以上这种种由科技带给我们的成果,把人类推向一个更加繁荣的起点。
142、第二,以目前的高科技来解决我们现有的问题,毋庸置疑的,许多问题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迎刃而解,小到垃圾已不再污染环境,大到能源危机已不再令人担忧。
143、第三,人类在若干年后的科技发展水平,相信是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想象不到的,就像石器时代正在钻木取火的人类一样,他们不可能想象得到,现在我们的世界已经有了煤气和电嘛。
144、人类不会毁于科技,反之科学只会使人类越来越进步。
145、交锋■正方:看看今天的基因技术,已经在冲击伦理道德这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了,您怎么办?■反方:人类可以控制科技,人类不会毁于科技陈晓欢:请问对方辩友,今天谈“将”是不是谈趋势?王青梅:我们当然是在谈趋势,而我们所说的趋势是基于在历史和现实当中,找到我们的依据来谈的将来。
146、简安均:谢谢对方同意我方观点,谈将来当然要看趋势,以现实做基础,以趋势做判断,科技的毁灭性趋势,对方辩友怎么看不到。
147、吉星:可对方辩友就是忽略了历史,我们要从历史的方面来证明科技不会毁灭人类。
148、付欣:对方辩友那个叫趋势吗?对方辩友那个叫做看着历史对未来的幻想。
149、郑蔚:对方辩友,我方至少还把我方的推断基于历史,而对方辩友却做出凭空猜测,难怪对方辩友会用这种不科学的方法得出这个不科学的结论。
150、吴天:我方明明是立足现实看趋势,对方辩友为什么看不到呢?请问今天的科技都独立发展了,这还不是毁灭趋势吗?王青梅: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想做股市的评估,难道你可以不看过去的历史数据吗?陈晓欢:对方辩友,今天不断告诉我们,科技有多好,可是好坏并存难道不可能吗?好坏并存难道不能毁灭吗?郑蔚:我方并不否认好坏并存,但是我方认为的是人类可以控制科技,人类不会毁于科技。
151、简安均:对方辩友如果真的认为人类可以控制科技,请明确地告诉我们如何控制。
152、王青梅:对方辩友一直在罗列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而且一直还在诉说基因技术的危险,完全忽略了基因技术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如果说基因技术一无是处,那为什么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还要花十年的时间,用转基因技术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朵能发光的“胡奇花”?请你做出解释。
153、陈晓欢:我们并没有否认科技带来的好处啊,可是我抱你的同时,我就不能刺你一刀吗?我抱你一下,跟我刺你一刀有矛盾吗?郑蔚:对方辩友至今为止,一直在回避我方提出的问题,如果人类将会毁于科技,那对方辩友是不是认为新加坡政府所实施的科学技术五年计划是在加速这种毁灭?简安均:实施科学计划跟人类将毁于科技并没有矛盾啊,我们今天站在这边,我们就是要了解这个趋势,对方辩友还没有看到这个趋势,为什么要侃谈趋势以后的问题呢?王青梅:那对方辩友的意见就是说,科技既然一无是处,那咱们是不是应该停止发展科技呢?付欣:对方辩友的逻辑真奇怪,一方面他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又在问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不会走就想要跑,真是奇怪啊。
154、郑蔚:我方觉得对方辩友更是奇怪,一方面,一边说人类将会毁于科技,一方面又不放弃科技,要继续发展科技,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吴天:不是我们自相矛盾,是因为人在趋势下,不得不低头啊,看看今天的基因技术,已经在冲击伦理道德这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了,您怎么办?王青梅:我想请问对方,具有科学素养的四位辩手,既然科技将毁灭人类,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这么刻苦地学习科技知识呢?总结■正方:科技在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埋下了毁灭的种子■反方:我们要追求真理,但是绝不能以个别现象为普遍,也不可能从针眼里看世界王青梅(反方四辩):在此我要指出对方辩友所犯的三个严重的错误:第一,以点概面。
155、片面强调和无限夸大了科技的负面效应。
156、第二,断章取义,因为科技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就断言科技将毁灭人类,完全忽略了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对科技起到的约束和导向作用。
157、第三,对方是在以停滞的眼光看事物,只指出了科技现在存在的问题,而我方则是以发展的观点指出了科技具有创新性的本质,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更新更快解决问题的方法。
158、下面我将就我方观点进行总结:第一,人类是有理性的,否则就不会有科技的诞生,我们要追求真理,但是绝不能以个别现象为普遍,也不可能从针眼里看世界。
159、第二,科技是可控的,在这一点上,我方已经列举了大量的事实。
160、在此要强调的是,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人类的自律和科技的发展,是完全可以变成可控的,在人类理性和科技发展的双重保险下,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
161、陈晓欢(正方四辩):首先对方告诉我们,未来的科技有多好,可是今天辩题中的这个“将”字,就是告诉我们,站在今天看明天,而不是站在明天看明天。
162、然后对方又从历史的角度告诉我们,科技有多少多少好处,我方也不否认啊,可是科技有再多的好处也不能掩盖它带来的坏处,今天这场辩论的焦点问题在于科技带来的坏处是,会还是不会毁了人类,对方辩友却一再王顾左右而言他,立论偏题是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二大错误。
163、接着对方又天真地告诉我们,科技的发展是可以受到人类控制的,可是我们看到的是科技正在决定政治、经济乃至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它早已凌驾于一切道德法律理性良知之上,还有什么能控制它呢?总结我方的观点,首先科技在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埋下了毁灭的种子,现在什么人都敢讲科技以人为本,难道为人服务就叫做以人为本吗?其次,科技被神化,人却被工具化,一切以科技优先,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周围世界比比皆是啊,科技本来只是一种工具,然而当它被神化,人却被工具化时,这样的人类本身就是一种毁灭。
164、第三,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科技发展的独立性早已超出了人类的控制,而反过来主导着人类,科技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只有敢于承认这个毁灭性的趋势存在之后,我们才能再对大家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65、评委亮分周端昌(评委代表):在整队的默契方面,我们评判团觉得,两队都有非常良好而且非常强而有力的反驳能力,其中要指出正方在自由辩论方面发挥的能力比较平均,就是说几乎每一位辩论员都有能力随时随地的站起来反驳对方的论调。
166、这场比赛,我个人觉得节奏实在很快,不过因为节奏很快,开始的时候其实很难分出胜负,可以说到第二位甚至到第三位代表发言的时候,还是胜负难分。
167、最后到了第四位和自由辩论之后,尤其是第四位发言人先后辩论之后,我们才觉得形势比较明朗。
168、在个人的表现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正方的第四位代表,我个人认为,他在辩论方面,非常有人情味,虽然有时论调有点近于强词夺理,不过在自由辩论那种形式下,有时候是无可厚非的。
169、评委判定:正方胜出。
170、本报讯2001国际大专辩论会已于本月初在新加坡结束,中央电视台将于国庆节期间播出全部七场辩论的精彩实况录像。
171、与前几届纯哲理思辩的内容相比,本次比赛的辩题更贴近现实社会生活。
172、国际大专辩论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传媒集团联合主办。
173、此次在狮城举行,普及推广华语的主旨甚为明确。
174、参赛大学不仅包括武汉大学、东吴大学和香港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风行汉语的澳洲和北美也有悉尼大学和首次参赛的加拿大温莎大学参加,著名的英国牛津大学也是头一遭参赛。
175、四名辩手中竟有两名不列颠绅士和一名金发飘逸的小姐。
176、武汉大学辩论队和马来亚大学进入决赛,马来亚大学获冠军,武汉大学取得亚军,三辩余磊被评为最佳辩手。
177、本报获得授权,将于今日起刊发精彩辩词。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