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中秋节又叫什么节?中秋佳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又叫什么节?中秋佳节的由来与传说

  • 2023-05-04 14:37:20

中秋节又叫什么节?中秋佳节的由来与传说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中秋节又叫什么节?中秋佳节的由来与传说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中秋节为什么又称追月节
  2. 重阳节,七夕节,中秋节,元宵节,除夕,端午节,清明节的时间顺序
  3. 中秋节的由来是怎样的又是经过怎样的改变,变成今天的中秋节的
  4.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5. 中秋节亦被称为什么

中秋节为什么又称追月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重阳节,七夕节,中秋节,元宵节,除夕,端午节,清明节的时间顺序

“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是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时间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时间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时间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此,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等,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时间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又称“踏秋”、重九节、敬老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中秋节的由来是怎样的又是经过怎样的改变,变成今天的中秋节的

时光荏苒,转眼又到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特别在外打拼的游子,更早盼人月共团圆,和和美美。

每年阴历八月十五日,就是我国的传统中秋节。中秋又叫仲秋,中秋之中,是一月之中,一季之中,仲秋之仲,指一季三月,分孟仲季,每季头月为孟,中间一月为仲,后一月为季,八月就秋之仲月,故称仲秋。

秋高气爽,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月最亮最明,月色也最美丽,人们在月圆看作是团圆的象征,因而也称八月十五中秋节为团圆节。中秋节成为佳节是源于我国人对月的崇拜,于是对月有了种种的美丽神话和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归藏》里有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后人就依此而展开,种种说法都有了。《淮南子》则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对嫦娥奔月的传说是越说越神越好,美化越多也越丰富。月里嫦娥更是形容女子之美的最好赞许及褒奖。我国历来重月崇拜月,历法也是以阴历月历为先,只是后才阳历为重,这就足以说明我国人对月的崇尚了。对月亮的传说极为丰富生动美丽,名堂也特多。历代文人墨客对月的描写赞美也是极多的。历史发展到今天,我国也真正实现了登月,也把中秋节定为民族民俗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月亮再不是国外圆,而是故乡的更圆更明更美了。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一、春节

1、春节的由来: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2、春节习俗: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包括贴门神、贴春联、接灶、贴福祈福、置天地桌、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接神、祭祖、接财神、隔年饭等。

二、元宵节

1、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2、元宵节的习俗: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三、清明节

1、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为人们祭奠先祖和亲人的亡灵、寄托自己的哀思,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2、清明节习俗:荡秋千、蹴鞠、踏青、植树、放风筝。

四、端午节

1、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2、端午节习俗:悬菖蒲挂白艾、驱五毒、挂钟馗象、龙舟竞渡、香袋和兰草汤沐浴、粽子、饮雄黄酒。

五、七夕节

1、七夕节的由来:传闻天上的织女爱上了凡人牛郎,王母娘娘震怒,亲自下凡带了织女飞升上天。牛郎在老黄牛的帮助下追到了天上。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娘娘随手拔下头上的金簪,在身后重重的划下了一道,于是出现了一条巨大的星河,这就是银河。牛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在河对岸的织女流泪。

后来王母娘娘同意牛郎和织女在每一年的七月初七见一面。于是那一天我们看不见喜鹊,因为传闻喜鹊在那天都去天上给牛郎和织女搭桥去了。

2、七夕节的风俗:古时候人们在这一天会捉了蜘蛛让它们结网,晚上摆了香案祈求织女能让自己手更巧。到了现在,七夕节演变成了中国情人节。

六、中秋节

1、中秋节的由来: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2、中秋节习俗:中秋祭月、吃月饼、赏桂花、猜谜、饮桂花酒、食田螺、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玩花灯、舞火龙等。

七、重阳节

1、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

2、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中秋节亦被称为什么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关于中秋节又叫什么节?中秋佳节的由来与传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