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中国近代与西方建交的过程

中国近代与西方建交的过程

  • 2023-05-22 13:01:41

中国近代与西方建交的过程?

中国近代与西方建交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提出了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主张。1953年,周恩来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出现在国际舞台是在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与苏、美、英、法一道,讨论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参加这次会议,也是中国通过大型国际会议争取和平协商解决重大国际争端的首次尝试。

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代表还就双方公民回国问题进行了接触。这次会面在国际联盟大厦的一间会客室举行,谈判仅进行了15分钟。尽管如此,它仍是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先声,也为日后两国关系的改善埋下了伏笔。

1955年,中国参加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中国走上国际政治舞台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开启了新中国同亚非国家广泛交往的大门。

面对西方持续的封锁,中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形成了兄弟般的友谊。

在一些大国断然拒绝援建坦赞铁路的情况下,仍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的中国,毅然向非洲兄弟伸出援手。历时6年、耗资9亿元人民币建成了这条“东非交通大动脉”。

“这是对当时非洲大陆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曾连任三届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的萨利姆·艾哈迈德·萨利姆说。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的恶化引发了中国外交格局的重大变动,中国逐渐走上同时与美苏两个大国对抗的道路。争取“两个中间地带”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中国一方面积极支持亚非拉等国家的反帝反殖民主义;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同西欧和日本的关系。周恩来曾在1963年底至1964年初出访亚非欧14国,亚非领导人也频频访华。1964年中法两国克服了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的巨大差异,实现建交,震动了世界。

上世纪60年代末,中国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公认的独立力量。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发展也为中国调整外交战略提供了契机。此时,中美关系从表面看没有出现任何松动,但两国最高领导人却各自以独特的方式,谋局布子,着手调整战略态势,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做准备。

1972年2月,尼克松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标志两国开始走上关系正常化的道路。

30多年后,曾以周恩来总理助理身份参与尼克松访华活动的熊向晖,翻着一份泛黄的美国新闻处电报回忆道,尼克松访华受到“美国人民压倒多数的支持。两党所有的政治领袖实际上都和尼克松总统一样,具有同中国重新建立联系的愿望。”

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先是中英关系由代办级升格为大使级,而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还与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等建交。1972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外国建交最多的一年。

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已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而且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准备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