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真正意义,介绍纸上谈兵的深层含义
- 2023-05-06 00:54:13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纸上谈兵的真正意义,介绍纸上谈兵的深层含义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纸上谈兵的真正意义,介绍纸上谈兵的深层含义的知识,包括乐不思蜀围魏救赵悬梁刺股纸上谈兵是一类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赵括,错在什么地方,让英雄无用武之地
-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 乐不思蜀围魏救赵悬梁刺股纸上谈兵是一类吗
- 赵括纸上谈兵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洗白他这些人是什么心态
- 春秋战国没有纸,赵括如何“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赵括,错在什么地方,让英雄无用武之地
谢邀请!长平之战,赵括错在没有全局战略,意气用事急于求功,可惜英雄气短;当时的形势秦强赵弱,而秦运输战线长急于速战速决,廉颇的战法是坚守待敌彼乏再攻之,是正确的战略,赵括的战法正中秦国下怀,焉有不败之理,更在后世留下纸上谈兵的成语,使赵国一蹶不振;拙见。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1.进步意义.戊戌变法颁布的法令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纸上谈兵,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但它表明历史走向是进步的.在政治上,维新派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主张设立议会,限制过重的皇权,希望通过改良的道路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们的宣传、影响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2.爱国意义.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面对着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挺身而出,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呼吁“保国”,反对“瓜分”,是近代中国摸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场爱国运动.尤为可贵的是,他们把自己的政治要求汇入到救亡运动中,使变法运动与救亡运动结合起来.对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维新运动带有全民政治运动的性质.
3.启蒙意义.维新派在中国最早创办近代报刊,把旧式书院和私塾逐渐转变为近代学校,广泛建立了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社团.他们大力提倡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打开了知识分子的眼界,使他们重新认识世界,为后来人们接受新思想扫除了一些障碍,这种思想影响不会因政变而消失.一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思想,卷入到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旋涡中,这正是维新运动的群众基础.戊戌变法之后,人们追求的社会目标有了明显的变化,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人才已不单向官僚阶层聚集,转而向其对立面转化.戊戌思潮过后,不仅大量的青年学生大批地倒向革命阵营,相当数量的老一代知识分子也退出了封建官僚集团,另择他途.
乐不思蜀围魏救赵悬梁刺股纸上谈兵是一类吗
乐不思蜀围魏救赵悬梁刺股纸上谈兵都属于成语故事类。
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属于战争类历史故事。
悬梁刺股是励志类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
乐不思蜀是三国故事类。
乐不思蜀和纸上谈兵属于贬义。围魏救赵属于中性,悬梁刺股属于褒义词。
赵括纸上谈兵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洗白他这些人是什么心态
赵王用“仗着高学历夸夸其谈”的赵括,去取代了“经历丰富”的宿将廉颇,最后换来了长平惨败。
这事给中国古代兵法理论与军制完善提了个醒,就是:
学历决不能替代实践经历!一军主将之职不可轻授予没有行伍经历磨炼过的人,哪怕这人兵法武艺样样娴熟。
但是后世谈论赵括,确实多有人在为其可惜,而不是为之洗白!
洗白是什么意思?一般是指颠倒黑白,把奸臣说成忠良,把坏人说成好人,把投降派说成曲线救国。而这词用在赵括身上,那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赵括一没有弃军而逃;二没有兵败降敌;三则更没有因为被围而惊恐万状。
由此,赵括虽然兵败葬送了赵国的四十万大军,但他自己也力战殉责了。的将军,这是能力上的问题,而不是道德品质上的污点与黑点。所以本来就不黑,也用不着专门洗白!
史书是这样描述赵括组织突围之战的: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当赵军被重重包围之后,赵括并没有像后来马谡一样丢下军队独自潜逃,而是坚决的组织了一次次的突围。
而在数次突围不利后,赵括也没丧气,而是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并亲自带领突击队冲锋搏战。仅凭这一点,其之勇猛是无疑的。
不幸的是,最终赵括还是丧生在秦军的千弩齐发下。主将阵亡了,然后促使了赵国大军的士气总崩溃。
由此,赵括纸上谈兵,在长平之战时轻敌冒进,覆军之罪是难辞其咎的,这帽子是摘不掉的。但必须明确的是:
赵括不是奸臣,也不是坏人与投降派,而是身陷万死之地、仍然死战到底,并力战殉国的大将。抛开能力,从气节上讲,这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而当赵军因为赵括的冒进而陷入秦军重围之后,赵括身为全军统帅,无论是安抚军心,还是率砺将士、鼓舞斗志,并组织突围等等补救措施,所作所为又是基本合格的。
可惜的是,突围失败了!
如果成功了,那么经历了重大挫折磨炼过后的赵括,很有可能又是一颗赵国新升起的将星。
赵括是个什么样的人?赵括身为赵国贵族世家、将门子弟,自少年时起就勤习兵法,且天性聪明,又武艺娴熟。
但他有个致命毛病,就是骄傲,骄傲到了倚仗理论,而轻视了实践!
赵括自以为已熟读兵书,每言及用兵之事,总以天下已莫能当。
而与其父赵奢谈兵论战时,赵奢也往往难不住他。按理来说,这岂不就是天才名将?
然而奇怪的是,赵奢并不看好赵括。
赵括的母亲问其夫赵奢:
“我儿明明深谙用兵之道,你也常常说不过他,却为何从不称赞他,反而以此为忧呢?“
赵奢说:
“兵者,死生不测之地也。而括儿每每自喻为知兵,总把战场上不可预测之事看得轻而易举。如果赵王不以他为将则还好,若他日使之为大将,那么让赵国大军覆亡者,必赵括也。”
赵括的问题,实际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有多年老行伍经历的赵奢,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赵括兵法理论娴熟,唯独缺少了军伍的基层实践经验历练。
假如让赵括从百夫长做起,积累经验,逐步升迁,再以副将之职跟着廉颇等宿将磨砺几年,那赵括也能成为名将。
而高门贵族子弟赵括,少年时就有了与赵国将相甚至与赵王坐谈论道的资格。
出身的高贵与高起点的人生,就决定了他可以直接跳过基层,也不须磨炼积淀。
由此,一入军伍就成了三军大将,这就酿成了悲剧收场!
中国兵家汲取了纸上谈兵的教训。作了一个“名将必起于卒伍”的理论总结。
意思是:理论学得再好,缺了实践也等于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真理!
“为将者一念之差,可决几万人之生死。”所以,后世中外许多军队都有这样一个惯例:没有连长经历的人,不能当团长。没有团长经历的人,不能当军长。
这就是用制度去预防“因一将纸上谈兵而陷万众于死地”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
春秋战国没有纸,赵括如何“纸上谈兵”
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我们很多流传至今的文化传统,大都历经了口耳相传逐渐丰富的过程,而对这些传统进行追本溯源式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进而切实可行地继承与弘扬。
回到问题本身,“春秋战国没有纸,赵括如何“纸上谈兵”?”可以明确地说,目前已知春秋战国的确没有纸,所以赵括不可能纸上谈兵!
但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三个子问题,需要我们说清楚:纸是什么时候出现又改进的?“纸上谈兵”的成语怎么形成的?它跟赵括有什么关系?
纸的出现与改进
“纸”的历史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高中历史课本就已经明确讲过。唯一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纸的出现与改进不同。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在中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
而最著名的改进则是在东汉时期,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并加以改进,称为“蔡侯纸”。此后直到魏晋时期,纸逐步取代了竹木筒和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纸上谈兵”的形成过程
如今,“纸上谈兵”已成为一个关于赵括败于长平之战的典故,但既然我们明白了春秋战国没有纸,赵括不可能纸上谈兵,我们接着就得分析“纸上谈兵”的成语到底怎么形成的?它跟赵括又怎么产生了关系?
北宋时有了“XX谈兵”之说。
如晁说之《悲秋》:“白杨夹道起秋声,要使征人恨不平。自笑一生成底事,元常笔秃却谈兵。”出现笔秃谈兵。南宋时,开始有“纸上说”。
如朱熹《朱子语类》:“专做时文底人,他说底都是圣贤说话。且如说廉,他且会说的好;说义,他也会说的好。待他身做处,只自不廉,只自不义,缘他将许多话只是就纸上说。”朱熹的意思是,有些人话说的很漂亮,但做起事来却不廉不义。他把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称之为“纸上说”。
与朱熹同时的大儒吕祖谦也说过:“论者讲论之谓,若不讲论,只是纸上说。”朱熹、吕祖谦都是当时的理学大家,都讲求切实的修身,而非信口空谈“纸上说”。
谈兵与纸上说的结合要到明代了。
明太祖时有个翰林学士刘如孙写过一首诗:“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算是将“纸上兵”正式结合了。“纸上兵”又是怎么演变成“纸上谈兵”的,已不可考了,但至少到清代,“纸上谈兵”已经屡见不鲜。
如《红楼梦》第七十二回:“黛玉湘云二人说:‘课件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纸上谈兵与赵括的关系
“纸上谈兵”本来只是对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的概括,并没有跟赵括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后来人们发现赵括跟他的父亲高谈阔论,却在长平之战一败涂地,是最典型的夸夸其谈实战无能之辈,才将两者做了固定搭配。
如果一定要追踪到史料,至少有这么几条史料能够看到这个搭配的形成过程。
清末朱云锦《豫乘识小录序》:“据古人经行防守之地,谓某宜设屯田,某宜列堠戍,则尤为印板兵法,无异赵括之读父书。”同时代的沈葆桢更是列举了包含赵括在内的四个人:“以武乡侯之谨慎图功,尚因轻信马谡而至街亭之失;他若赵括能读父书而陷长平,昭远自比诸葛而失金蜀,殷浩人称奇士竟至一败涂地,房琯自夸车战不过纸上谈兵。”赵括、马谡、殷浩、房琯四人中,赵括名气最大,输得最惨烈,毕竟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这样一来,“纸上谈兵”联系到赵括身上也不足为奇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