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服中补子的文化含义
- 2023-08-08 00:59:53
其实明代官服中补子的文化含义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清代官服补子,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明代官服中补子的文化含义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明代的补子只饰于前胸后背,清代宗室的圆补有的不仅饰胸,还有的饰于两肩之上。
⒈缀绣在清代官服上的补子,是识别官员等级的一种标识。
⒉它只不过是绣工的复杂程度和颜色的差别。
⒊补子随着官职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
⒋古代官服的补子。
⒌官服补子,又称'背胸'、'胸背'。
⒍其十二章纹一般都用彩线绣制,亦称'绣补'。
⒎,也有织造的。
⒏明代补子的尺寸大者达40厘米(清代补子一般在30厘米左右)。
⒐传统的十二章纹作为衮服、朝服的纹饰。
⒑这是儒家的规制,历代皇帝的冕服,从舜帝时代就用这十二章纹为饰了,以后历代都奉承古法,经数千年而不变。
⒒(十二章纹即日、月、星、山、龙、华虫、宗彝、藻、水、粉米、黼、黻。
⒓这十二章纹的意义是:日、月、星象征光照大地,山兴云雨,龙能灵变,华虫象征华栅多彩,宗彝表示不忘祖先,藻表不文采,火象征兴旺,粉米能够养人,黼象征权力,黻表示君臣离合及善恶相背)。
⒔这十二纹章是皇帝权力的象征,除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穿用。
⒕关于明代官服中补子的文化含义,清代官服补子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